使其在国家集成电路重大专项中,能够精准布局光刻机、刻蚀机等“卡脖子”领域,推动技术攻关从“跟跑”向“并跑”跨越。
吴汉明求学路径中的跨学科经验,影响了后续学术团队的培养方向。
例如,他在指导学生时,强调“理科基础+工程实践”的复合能力,培养出一批既懂物理原理、又能解决产线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人才,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储备了关键技术力量。
总的来说,吴汉明的求学轨迹并非线性的“专业对口”,而是通过基础学科打底、前沿方向卡位、国际视野加持,构建了独特的“技术基因”。
院士从业之路
1993年,吴汉明归国后晋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作。
1994年,吴汉明被破格提升为研究员。
1995年,吴汉明到美国阿拉巴马一家公司工作,两年便研发出世界第一套可商业化的等离子体工艺模拟的软件。
1999年,吴汉明加盟英特尔,成为主任工程师。
2001年,吴汉明进入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担任技术总监。
2019年11月22日,吴汉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0年11月6日,吴汉明受聘为湖北大学微电子学院名誉院长。2
2024年1月,吴汉明担任浙江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院长。
从业之路解码
吴汉明院士的从业经历丰富且成果丰硕,对他后来成为院士有着多方面的重要影响。
吴汉明归国后在中科院力学所工作,很快破格提升为研究员。
在力学所的工作经历,不仅为他提供了稳定的科研环境和资源支持,使他能够深入开展相关研究,也让他在国内科研界崭露头角,树立了良好的学术声誉,为后续的科研合作和项目开展奠定了基础。
吴汉明在美国阿拉巴马公司工作期间,他研发出世界第一套可商业化的等离子体工艺模拟软件。
这一成果展示了他卓越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关注,提升了他在相关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他积累了宝贵的技术资本和国际合作经验。
吴汉明加盟英特尔担任主任工程师,英特尔作为全球半导体行业的领军企业,拥有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在英特尔工作,让吴汉明有机会接触到世界顶级的芯片制造技术和工艺,深入了解行业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同时也学习到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