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院士之路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87章 从江苏泰县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着名人工智能专家李德毅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图对方法,以及云模型等,都是在这一研究方向上的重要突破。

李德毅在研究所担任领导职务,他需要组织和协调团队成员共同完成科研任务。

这培养了李德毅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才能。

他能够带领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在实现系统互联、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在指挥与控制学科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诸多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李德毅担任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和计算机学院院长,使他能够与高校的学术人才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高校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丰富的学术资源,为他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灵感。

他可以将自己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与高校的理论研究相结合,推动人工智能等学科的发展。

在北邮,李德毅作为博士生导师,累计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超过一百人。通过培养学生,他不仅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传承下去,也从学生的创新思维中获得启发,促进了自身科研工作的不断进步。

同时,他培养的人才也成为推动相关领域发展的重要力量,进一步提升了他在学术界的影响力。

李德毅担任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院长,他将研究领域拓展到机器人领域。

机器人技术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方向之一,这一任职使他能够更深入地探索人工智能在机器人控制、决策等方面的应用,丰富了他的研究内容,也为他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践场景和应用案例。

机器人学院的工作涉及到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如机械工程、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等。

李德毅在这个过程中积极推动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协同发展,也为他从更广阔的视角开展人工智能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使他能够在跨学科的研究中取得更多创新性成果。

院士科研之路

李德毅院士是我国着名的指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专家,长期致力于指挥自动化系统工程和军队信息化工作。

在国际上,李德毅院士最早提出 “控制流—数据流”图对理论。

该理论描述了时间与空间的关联性,给出了基本图元、连接法则等一整套用逻辑语言实现的方法,用于复杂系统的结构优化。

凭借此理论,李德毅获得1985年IEEE主席授予的计算机和控制类年度期刊最佳学术论文奖。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