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院士之路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65章 从江苏宝应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航空发动机专家尹泽勇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国际同行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这不仅提升了他的英语水平和学术表达能力,还使他能够融入国际学术圈子,与世界顶尖学者进行交流和合作,为他日后在国际航空发动机领域赢得了声誉和影响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尹泽勇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发动机专业攻读博士学位,使他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系统。

在导师聂景旭教授的指导下,他专注于航空发动机相关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专业水平。

他掌握了该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理论,为解决我国航空发动机的关键技术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博士阶段的学习,培养了尹泽勇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他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设计研究方案、开展实验研究、分析实验数据并撰写论文。

通过这一系列的科研训练,他具备了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完整科研能力。

他能够带领团队开展创新性的研究工作,为推动我国航空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院士从业之路

1970年1月起,尹泽勇在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先后担任强度组组长、强度室主任工程师、所总师。

2005年,尹泽勇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7年1月起,尹泽勇在中航工业第二集团公司,担任科技委副主任。

2015年4月,尹泽勇担任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首任院长。

从业之路解码

尹泽勇院士的从业经历,对他后来成为院士有着深远且多方面的影响。

尹泽勇从强度组组长做起,他深入参与航空发动机强度相关的具体工作。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他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后续承担更重要的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尹泽勇担任强度室主任工程师和所总师后,他开始负责整体技术工作。

这使他能够从更高层面把握航空发动机的研发方向,统筹协调各方面资源,全面提升了他的技术领导能力和系统思维能力。

尹泽勇进入研究所不久,他就率先开展“有限元”这一前沿学科的研究及应用工作。

他创造性地提出体-壳过渡元和疏-密过渡元两类新元素,解决了多种发动机复杂结构的强度分析问题,让研究所在相关领域处于行业前列。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