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巅峰学霸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51章 我能有什么坏心思?只是想给您一个惊喜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更复杂的其实还是验证工作而非单纯的证明。

乔喻从洛特·杜根那里得知,他的论文最少会找四到五位的审稿人审核后,他就能大概判断出这篇论文最快大概也要在十二月末见刊了,甚至可能要等到来年。

哪怕审稿人都很勤快,审稿大概也要两个月,然后再排版。

按照乔喻的规划,第一批次的论文见刊之后再开始投第二批次的论文,就意味著还有三个月的时间做下阶段的工作。

显然这个时间可以说相当充裕。

第二批次的论文乔喻依然打算分成两篇,也依然是他跟陈师兄互为第一作者。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偶尔能发一篇四大顶刊,人家会觉得这人也就是走狗屎运了。

但如果能持续的发顶刊,才会让某些人发现这位大佬必须得供起来……

顺便还能为自己的课题打打GG。正如他跟洛特·杜根说的那样,整个框架他可能要花十篇以上的论文来构建。

前期的工作量还不算大但一旦开始把群论、图论这些东西都引入到框架内的话,各种验证工作将会成倍的增加。

原因也很简单,在引入这些复杂的理论之后,就必须要把模态空间推向更高维。

当群论和图论扩展到高维模态空间时,验证每个定理的工作量将呈指数增长。

最简单的例子,验证一个模态路径的群对称性可能需要检查所有维度上的相互关系。

更别提群论和图论本身属于不同的数学分支,将它们整合到同一个框架中就需要证明一些跨领域的性质,例如群表示在模态路径上的作用。

工作量成倍的增加,到时候就算是把陈师兄把头发全部献祭,甚至活活累死,也不可能在以月为单位计算的时间里完成那些繁复的验证工作。

所以一方面陈师兄能得到他想要的,另一方面陈师兄也是课题组对外的一个活GG。

看吧,来乔喻的课题组,发顶刊就跟玩一样,一年甚至可以发两、三篇。

乔喻甚至都不担心一作分不过来。

道理也很简单,经过这段时间不断地扩展跟补充,乔喻觉得这套公理体系完全可以做成高度公理化跟模块化的理论。

比如他把针对群论模块的证明工作完成之后,那么针对群论引入的各项工作验证,完全可以分成数篇论文。

模态空间的对称群与几何结构、模态路径的群轨道与周期性、群表示在多维模态空间中的作用、模态卷积的群论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