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院士之路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83章 从沈阳辽中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着名应用光学专家姜会林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学校教学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有多名优秀教师。

姜会林在青少年时期可能受益于当地良好的基础教育资源,遇到了优秀的老师。

他们的教导和引导为姜会林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培养了他的学习能力和科学思维,助力他在学术道路上不断前进。

辽中区地处辽河中游,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农业基地。

这种地理位置和经济环境,可能使姜会林从小就接触到不同的人和事,培养了他开放包容的心态和坚韧不拔的性格。

在面对学习和科研中的困难时,他能够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勇于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辽中区人文荟萃,当地可能有一些在学术、科技等领域有成就的人物。

他们的故事和成就可能成为姜会林成长过程中的榜样,激励他努力学习,追求卓越。

尽管目前没有明确资料表明辽中区有哪些具体人物对姜会林产生了直接影响,但一个地区的人才群体效应往往会对当地青少年产生鼓舞和引领作用,让他们有更高的追求和目标。

院士求学之路

1964年7月,姜会林就读于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现长春理工大学)精密仪器设计与工艺专业,1969年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78年10月,姜会林就读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光学技术与仪器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薛鸣球院士,1981年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3年1月,姜会林就读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光学技术与仪器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王大珩院士,1987年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求学之路解码

姜会林院士的求学经历,为其他日后成为院士奠定了坚实基础,产生了深远影响。

姜会林在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就读,此阶段为他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

在精密仪器设计与工艺专业的学习,让他对光学仪器的设计、制造工艺等有了系统的认识,培养了他在光学工程领域的基本技能和素养,为后续深入研究提供了底层知识支撑。

姜会林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攻读硕士,师从薛鸣球院士。

这一阶段他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始深入光学技术与仪器专业领域进行研究。

薛鸣球院士在光学设计等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在其指导下,姜会林不仅学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