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京剧鼻祖、徽班领袖程长庚,对京剧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他的表演艺术精湛,被誉为“徽班第一人”。
佛教领袖、着名的社会活动家赵朴初,在佛教事业、文化交流等方面贡献卓着,为促进中外友好往来发挥了积极作用。
出生地安徽
安徽省安庆市对蒋昌俊院士的成长有着多方面的深远影响。
安庆素有“文化之邦”的美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这里尊师重道、崇文尚学的传统源远流长,为学子们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蒋昌俊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自幼受到文化气息的熏陶,容易培养起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学习的热爱,激励他在学术道路上不断追求进步。
安庆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比如安庆一中是安徽省首批重点中学、安徽省示范高中。
这类学校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秀的教师队伍和良好的教学设施,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蒋昌俊在此接受基础教育,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他日后在学术研究上取得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安庆南临长江、西靠大别山区,人多地少,东边湖区还常面临水患。
这样的地理环境使得安庆人形成了能吃苦、坚韧不拔的性格特点。
在科研道路上,蒋昌俊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而安庆赋予他的这种吃苦精神和坚韧品质,有助于他在面对难题时坚持不懈、勇于克服,最终取得卓越的科研成果。
安庆是着名的“院士之乡”,涌现出了众多院士。
这些院士作为杰出的榜样,对家乡的学子有着强大的激励作用。
他们的成功故事在当地广泛流传,让蒋昌俊从小就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和学习榜样,激励他以成为像他们一样的杰出人才为己任,努力在自己的学术领域中取得优异成绩。
院士求学之路
1976年,蒋昌俊 就读于安庆市第一中学,1979年普通高中毕业。
1982年,蒋昌俊考入山东矿业学院(现山东科技大学)计算数学专业本科,1986年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8年,蒋昌俊在山东科技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1991年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92年,蒋昌俊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控制理论与工程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1995年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