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院士之路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59章 从山东寿光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着名导弹武器专家肖龙旭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术人脉资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些人脉不仅在学术交流、合作研究等方面为他提供了机会,还能让他及时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为他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创新和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持。

院士从业之路

1984年大学毕业后,肖龙旭分配到某研究所六室从事研究工作。

2008年,他担任奥运会火炬手。

2013年5月22日,他入选201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增选候选人。

其间,他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首届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科技领军人才。

2015年6月12日,他进入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轮评选候选人。

2019年11月22日,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业之路解码

肖龙旭院士的从业之路,是他学术成就与个人成长的重要历程,对他最终当选院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肖龙旭大学毕业后进入某研究所六室从事导弹武器研究,直接参与一线科研项目,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

这一阶段的工作使他深入掌握导弹制导控制、测试发射等核心技术,为后续提出原始创新理论奠定了实践基础。

例如,他在制导控制领域的突破直接提升了导弹精确打击能力,相关成果成为其后续获奖的重要支撑。

在研究所期间,他逐渐从技术骨干成长为项目负责人,统领科研团队攻关。

这种经历锻炼了他的科研组织能力和跨学科协作能力,为其后来带领国家级创新团队、培养青年人才提供了经验储备。

肖龙旭担任奥运会火炬手 不仅是他个人荣誉,更强化了他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使命感。

这一经历可能促使他将个人科研方向与国家战略需求更紧密地结合。

例如在导弹突防、快速反应等领域,他取得了持续的技术突破,这体现了他“科技报国”的精神内核。

火炬手身份让他在公众视野中展现了科学家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提升了其学术影响力。

这种形象与院士评选中“德才兼备”的标准高度契合,为其在同行评议和投票环节赢得更多支持。

肖龙旭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科技领军人才”。

这标志着他在导弹武器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