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院士之路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57章 从安徽霍山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着名机械设计专家项昌乐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div class="tt-title">第357章从安徽霍山走出来的工程院院士、着名机械设计专家项昌乐

院士出生地

项昌乐院士,1963年4月15日出生于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

霍山县地处大别山北麓、淮河一级支流淠河源头,是集山区、库区、革命老区于一体的生态文化名县。

霍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东连舒城县,南接岳西县,西邻金寨县与湖北英山县,北界六安市裕安区。

霍山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灊县,为建县之始。

隋开皇元年(581年)定名霍山,历经唐、宋、元、明多次易名。

明弘治二年(1489年)复称霍山县。

近代为革命老区,是鄂豫皖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5万余霍山儿女为革命牺牲。

新中国成立后,因佛子岭、磨子潭等水库建设,成为重要库区,移民达5万余人。

霍山文化底蕴深厚,其中南岳山为汉武帝敕封古南岳,现存“汉帝敕封”碑刻。

佛子岭水库大坝为新中国首批大型水利工程,列入国家级文保单位。

晚唐诗人皮日休作《霍山赋》,苏轼游历灊台赤壁,留下“小赤壁”题刻及多首诗篇,霍山因此建有三苏祠(全国仅四所)。

出生地解码

项昌乐院士的出生地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对他后来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霍山县作为历史文化名县,拥有深厚的教育传统。

项昌乐早年就读于霍山中学,该校作为地方教育的重要阵地,为他提供了扎实的基础教育。

他后来考入北京理工大学并留校任教,最终在机械设计及特种车辆传动领域取得突破,与早期在霍山接受的系统性教育密不可分。

霍山是革命老区,5万余先烈为革命牺牲的历史背景,塑造了当地坚韧不拔、爱国奉献的精神特质。

项昌乐长期致力于国防科技领域,攻克特种车辆传动技术难题,推动我国装备技术跨越,其科研方向与家国使命的紧密结合,可视为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的延续。

霍山“金山药岭名茶地”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这种环境可能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他对复杂系统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技术创新的全局视野。

例如,他在机电复合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