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商,世上没有几个人比他更清楚海外的利益有多么巨大!
若是朝廷明令开海禁,他几乎可以想象,那些沿海的巨商大贾为了争夺海外的利益,会有多么疯狂。
周延儒虽然没说话,但是仅从他的面容贾琏就知道,这个商人知道开海的好处。
于是继续道:“本公在天津卫建成一座造船厂,雇了数千民工,日月不歇的建造战船。
如今的天津卫水师,已经有新、旧大小战船数百艘。
但本公的目标绝不止于此。
本公要的是,在不久的将来,让我大魏水师,能够称雄于海上,让海外诸国,闻声臣服。”
贾琏说的很平静,周延儒却听得心潮澎湃。
若是朝廷能够强大慑服海外诸国,可以想象,到时候大魏的商人们,会对出海行商,有多么的趋之若鹜!
与此同时,他开始疑惑,贾琏好端端与他说这些做什么?
贾琏也没让他等太久,随即道:“如今朝局新定,国库暂无能力支持我大肆发展水师基业。
于是本公联系了许多天津卫的富商大贾,让他们出资,支持天津造船厂的发展。
本公给他们两个选择。
第一个是纯属投资。
本公以朝廷的名义,向他们借贷资金,以十年为限,承诺往后每年,给他们一成的借贷利息。
十年之后,所有本金和利息如数偿还。
第二便是参资入股。
本公让他们携资产入股天津造船厂,按出资与朝廷共同持有股权。
并且从明年开始,天津造船厂建造的船只,不再无偿供给朝廷或者水师,而是对朝廷和民间出售。
届时,所赚取的利润,由所有的持股人,按股分每年分红。”
这个时代商业已经较为发达,很多民间商人,都会合伙做生意。
因此像这样简单的划分股份,按股份分红的概念,商人们大多数都是懂的。
果然,周延儒听了贾琏这番话,眉头紧锁,显然是在思考其中的利害关系和利益得失。
贾琏也不催促。
宁康帝因为裤兜里紧张,所以削减了对他的财政支持,但是于此同时,也给他足够的自主权。
可以说,只要他不要钱,他提出的不过分的政策支持,宁康帝都会答应。
过了一会儿,周延儒抬头道:“投入资金,支持我朝水师的建设发展,我辈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