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现代留过学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996章 礼部试(2)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成衣。

想到这里,狄谘便忍不住在心中暗道:“这些文臣,对自己人倒是掏心掏肺的好!”

“知道要管质量,也晓得大方了!”

狄谘和狄咏一样,都在沿边当过基层将官。

他可太清楚,平日里朝廷里的文官们在军需物资上的吃相了。

枢密院过一道,兵部再过一道,然后下面的各级官员也还得分一道。

最终落到下面的大头兵手上的,不过十之二三。

于是,就出现了当年元昊叛宋时,大宋官军的军械甚至不如党项人手里的军械的千古囧事。

先帝励精图治,设立军器监,努力追赶,直到永乐城之战,才终于追上了党项人的军械水平!

但,其他方面依旧如故。

这就是西军将门们崛起的现实逻辑。

朝廷的文官们,吃相太难看了。

下面的武臣,想要养兵,想要养出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

就得自己掏腰包。

武臣自己掏腰包养出来的军队,自然是只属于这个武臣自己的私兵。

种家军、姚家军、折家军,都是这么来的。

而吕惠卿在河东,刘昌祚在鄜延路,以及如今熙河路的吕惠卿,则是靠着天子信任,钱粮直接发到他们手里。

才养得起精锐敢战的选锋。

但是,这些人的问题在于——虽然兵是养出来了。

但很容易出现人亡政息,人走茶凉的窘境。

一如当年,范文正公在陕西拣选出来的那几支敢战精锐。

范文正公一走,没几年就废掉了。

好在,当今官家即位后,通过专一制造军器局,先将军械生产、拨付的权力,从枢密院和兵部手里收回。

使军械生产归专一制造军器局,而其拨付则由诸司专勾司管控。

这使军需物资的生产、制造与拨付等事上的婆婆妈妈减少了一大半。

没有那么多婆婆妈妈,趴在军需上吸血,自然能送到军中的东西就多了。

最起码,军械甲具,都能保证质量。

此外当今官家,还组建了直属官家自己的御龙第一将。

并将御龙第一将的钱粮、赏赐、军饷等事,全部收归己有。

每月发响、发赏,四季衣赐、炭赐、米赐,都是从宫中派内臣,亲自到营垒中,拿着点名册发放。

官家自己也会每隔一两个月就驾临御龙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