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现代留过学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974章 科举作弊和反作弊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策。

这也是大宋朝的畸形和别扭所导致的必然。

得国不正,加上太宗北伐失利以及澶渊之盟的双重打击,使得合法性被动摇。

于是,就只能和士大夫妥协、让步。

于是就只能通过让渡权力给士大夫阶级,来稳固统治基础,确立新的合法性——以文御武,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自然的,士大夫的地位和人格,就必须尊重。

于是,在大宋朝带小抄,已是科举的习惯和传统。

不带小抄的,反而不正常!

你不带小抄,那肯定考不过别人。

自然,赵煦也不能否定真庙的‘英明政策’。

不过没有关系!

赵煦有自己的办法!

他略作沉吟,就对章衡问道:“章卿,今之科举,朝廷许带的书籍是?”

章衡答道:“回禀陛下,按都堂所请,今年科举,许带者乃是《元祐敕令》、《字说》以及《三经新义》!”

赵煦点点头,继续摩挲着双手。

科举,自然不是什么书都不准带的。

若是这样的话,考生们万一用错了典,犯了忌讳,冒犯了某位先帝的名讳、宰执的名讳咋办(北宋不止要避讳皇帝和先帝们,还需要避讳宰执,甚至宰相的父祖有时候也需要避讳!)。

所以朝廷每次都会公布需要避讳和注意的字词。

称为某某敕令。

今年都堂就在奏请了向太后后,公布了元祐敕令,将应该避讳、注意的东西,都做了规定。

自然,考生们不可能全部记住。

于是,只能允许他们抄录一份,带进考场。

此外,过去的诗赋取士和现在的经义取士,都需要借助参考书。

诗赋,必须有韵书作为参考。

而经义的话,因为如今科举是用王安石的字说和三经新义作为参考书目来取士。

可这天下士子,并非都是新学弟子。

还有大量的旧学士人!

这些人别说学新学了,看一眼王安石三个字都觉得恶心!

但科举题目,却都是根据新学来出的。

那怎么办呢?

没办法,只能允许所有人携带字说和三经新义进入考场,作为参考书目。

这些都是怀挟的漏洞。

很多人都将小抄,夹在书缝里,带进考场。

此外,衣袍、袖子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