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这是虚应故事的文字。
果然!
天子的责问,没有错!
他,确实是孩视天子了!
若非孩视天子,他怎么会这么的大意?以至于连天子诏书上的内容,都不放在心上!只是虚应故事的,背了一遍。
若非孩视天子,他又怎会答应刘安世?
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错误!
吕陶背完制词,就匍匐在地,顿首谢罪:“臣……”
“辜负陛下厚望,未遵德音教诲,以至有今日之事!”
“臣无所他言!”
“唯乞陛下,重责之,以警后来人!”
说着,他就摘下了自己头上的幞头,解下来腰间佩戴的御赐银鱼袋。
用巍颤颤的双手,将幞头与鱼袋,放到了身前。
……
帷幕中的向太后,静静的看着,赵煦对着殿上的大臣斥责。
几乎没怎么费力,就让一位待制大臣,御史台的二号人物,脱帽谢罪。
这是她第一次,直接领略这个孩子的驭下手腕与权术。
她的眼中,满是惊喜与欣慰。
“先帝啊……”
“有六哥在,国家必能复兴!”
于是,她下意识的就代入了,熙宁、元丰时代的角色。
彼时,每有外臣入对,而她又恰好在场。
即使那外臣是她所厌恶的王安石,向太后也会尽可能的给那外臣在先帝面前说好话,扮演一个贤后的角色。
便轻声道:“六哥,吕知杂虽有过,但其一片赤诚可嘉也!”
“不如,便就此从轻发落罢!”
她的话虽然很轻,但却依旧清楚的传入了殿上的吕陶耳中。
让吕陶顿时燃起希望来。
御座上的天子,在听了太后的劝说后,可能火气也降了些,扭捏了一下,就扭头道:“母后所言,我何尝不知?”
“然而,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御史台,乃风宪之司,执我家法之地也!”
“理当遵祖宗法度,用圣人之道,而行谏讽纠劾!”
“昔仲虺言汤之德曰:改过不吝!孔子论一言而丧邦曰:惟予言而莫余违!”
“自皇考弃天下,朕临危受命,承祖宗之宗庙,社稷之重,常恐年幼无知,举止失措,以羞皇考之德,于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夙兴夜寐,不敢忘天下之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