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叹息几声后,老太师就在婢女的搀扶下,慢悠悠的起身,对富绍庭道:“德先且先在此吃些茶水!”
“老夫今日参禅的时间到了,就不陪德先了!”
“太师慢走!”
……
文彦博在婢女的搀扶下,回到后宅,旋即将手微微用力,两个婢女立刻恭敬的松开。
当即天子御赐的几杖,被递了过来。
文彦博握住几杖,整个人的精神状态,瞬间为之一变,从那个老态龙钟,走路都需要人搀扶的老人,变得精神矍铄,连眼睛都开始有光了。
也就难怪张方平和韩绛,一直私下里说他是老狐狸了。
拄着几杖,文彦博吩咐着左右:“去把文六给老夫叫来!”
“老夫得叮嘱他一些事情!”
“诺!”
文彦博则拄着几杖,慢悠悠的走入他的书房,进了书房,老太师坐到书房一角的那张御赐太师椅上,靠着椅背,拿起今日的汴京新报,看了起来。
没多久,文及甫便来到了老父亲的书房中。
“大人叫我?”文及甫来到老父亲身前,低声问道。
“恩!”文彦博放下手里的小报,看着文及甫,道:“御史台要变天了!”
“汝这些日子,给老夫机灵点,别留下什么把柄,也不要随便出去,与外人议论什么朝政!”
“若有人问起,汝便说:我商贾也,不知国家大事!”
“懂了吗?”
文及甫点头:“诺!”
只是,他看向自己的老父亲,小心翼翼的问道:“大人说是,御史台要有大变?”
“恩!”文彦博点头:“若老夫所料不差,此番御史台中十人能有三人留下,就已是万幸!”
“啊!”文及甫不可思议的看向老父亲:“怎会如此严重?”
“嘿嘿!”文彦博冷笑起来:“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岂是等闲?!”
“何况,今上早欲对御史台动手!”
“不然何以自傅钦之后,御史中丞一职,便长期阙员!?”
文及甫咽了咽口水,小声的道:“不会吧……”
“为何不会?”文彦博反问。
“那可是御史台!”
“御史台有何不同?”文彦博问道。
“御史,天子之耳目官,上刺君过,下纠文武百官,故为风宪之司,准绳之地,自仁庙以来,便与东西两府鼎足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