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现代留过学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958章 宋辽的默契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会被人发现、开发。

大规模开采,更是要到近代了。

加上,大理国与大宋在地理上被西南五姓蕃隔离。

彼此交流与贸易,只是零星的存在。

直到元祐元年,章惇南征,打下了交州八州之土,将整个右江地区纳入大宋版图。

大理国,才终于重新和大宋在地理上接壤。

这个时候,高泰明入朝,开启了两国贸易。

在赵煦的首肯下,以茶马贸易为基础。

大理国通过向大宋输入滇马、玉石、珠宝,购入丝绸、茶叶、铜钱,完成经济闭环。

也是在赵煦的直接授意下,广西地方,允许了铜钱大规模流入大理。

于是,在一年多的时间,广西方面就通过茶马贸易,向大理国输入了超过十万贯的铜钱!

毋庸置疑,这对大理来说是一个恐怖的数字。

这给高家在大理的统治,打上了一根强心剂。

高氏的统治,随之稳固起来。

自然的,高家人也开始履行承诺,开始向掸邦地区的蒲甘王朝领土,试探性的扩张。

因为才刚刚开始,所以成果不多。

不过,这次试探也让高家尝到了甜头。

因为他们惊喜的发现——曾经强盛一时,击败了大理,统一了缅甸的蒲甘王朝的反应,似乎非常微弱,而且,看上去这个昔年强大的国家,已经陷入了疲软。

这就是大理国忙于内斗,对缅甸关注下降所致。

实际上,就在赵煦即位前三年,也就是大宋元丰五年,蒲甘王朝经历了一场几乎导致亡国的危机——其国中爆发了一场毁灭性的农民起义。

不满蒲甘人压榨和奴役的孟族豪强们,揭竿而起。

起义军,接连击败蒲甘主力,甚至斩杀了蒲甘国王,其兵锋直指蒲甘首都。

直到蒲甘王朝的上一代雄主阿奴律坨的另一个儿子江喜坨崛起,才挽救了蒲甘王朝。

但,即使如此,蒲甘王朝的统治根基和国力也已经大大衰退。

于是,当高家向掸邦扩张的时候。

位于下缅甸的蒲甘王朝,几乎没有反应。

准确的说,蒲甘人不想有反应!

国内激烈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使得复国后的江喜坨,只能勉强控制作为国家核心的下缅甸地区。

对于掸邦这种游离在蒲甘核心之外,依旧以酋长统治为主的山区,江喜坨表示—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