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收拾时,再出山定鼎。”
“那就错了!”
“老身不吃这些。”
章越沉默了片刻后道:“多谢太皇太后明言,臣无此心,这大宋江山也经不得这般折腾。”
“臣想等禅七之后,再论是否出任侍中之职!”
……
数日后,都堂之上,烛火摇曳,众宰执围坐议事。司马光面色苍白却目光炯炯。
端坐首位;吕公著神色凝重:“太皇太后懿旨,辽事交涉需持重,不可轻易退让。”
章惇则嘴角噙着冷笑,眼中锋芒毕露。
“如何叫退让太多?”
“何谓'不可轻易退让'?萧禧国书明言,榷场贸易令辽国岁损数十万贯。若不增岁币,辽主岂肯干休?”
苏颂持重道:“韩枢副去职后,黄履新晋枢府,此事更需慎重。还是等他回京吧!“
司马光轻咳一声,声音虽弱却字字铿锵:“元丰年间,蔡持正曾议增岁币至七十万,以换取辽国不助党项。然永乐城一役,辽国背约介入,谈判遂废。“
“朝廷惧于辽国随时南下河北,朝廷依然每年给足五十万岁币。”
苏颂道:“他目光扫过众人,“如今岁币仍按旧例五十万,其中三十万贯钱、二十万盐钞——此乃章魏公当年改制之功。“
“萧禧此番狮子大开口,索要百万岁币。其言纵增至七十万,辽国仍在赔钱,唯有百万方能彰显兄弟之谊。“
司马光道:“真庙时澶渊之盟,岁币自三百万压至三十万;庆历间富弼增二十万,即换来辽国与党项交兵。此非'以地事秦',实乃外交制衡之道。”
“绝非枢相所言以地事秦之举。”
章惇闻言冷笑。
章惇冷笑连连,想起苏轼再三劝他莫与司马光争执,却终究按捺不住:“敢问门下侍郎,若增岁币二十万,钱从何出?党项岁赐二十万又要恢复。更遑论废除市易法岁损数十万,罢保马法重建牧监又需百万。“他屈指计算,“这笔账,门下侍郎要如何做平?“
司马光捋须缓言:“英庙驾崩时赐赉一千五百万贯,先帝即位减半。今可再削其半。”
顿了顿他又道,“老夫愿率先减俸五成,以为表率。“
章惇听了差点失笑。
当然要换了章越在朝,恐怕也要笑司马光此为并夕夕之策。
章惇强压怒意:“文臣减俸,甚至一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