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寒门宰相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咨政(万字)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这些吏人又自行雇人,少则十人,多则三十余人,共计一千多人。

朝廷收上来的利息,有一半贴补这些官吏。

这些官吏贪污成性,利用商户拖欠等名义直接羁拿。商户拿钱才肯放人,不拿钱则不放人。

现在商人们仍是债台高筑,每日遭到市易司的催科。

这就是市易法施行后的现状。

也是王安石新法中最受诟病的一条。就算绍圣之后,恢复新法,也未启用市易法。

从熙宁五年到元丰八年实行了十三年,一千两百万贯的本金,到现在才回本,另民间还拖欠着两百万多贯。

朝廷钱没赚到多少,反导致了民间不知多少商家破产,另两万七千多商户至今仍拖欠朝廷钱款。

后来朝堂上的官员也认识到市易法不好,但为何迟迟不废呢?

新党认为市易法虽有毛病,但朝廷利息还没有收回来前不可以废。同时废除市易法,就如同开了个口子,给了旧党一个口实。

新党和旧党之间都是硬着那边,一个是坚持一个都不能废,另一个是坚持全部都必须废。

这做法好似一个满仓看涨,一个清仓看空。

新党内部也有意见,认为蔡确可以顺应大势,在市易法上稍稍退让,或者使用一个折中的方案。

而譬如章党中苏辙提出可以免去亏欠两百贯以下的商户的利息,这部分商户有两万五千多人,占两万七千多人的九成,这样可以有收取名声之用。

此论得到章越赞许。

“此乃与民争利之恶政!“刘挚在廷议中掷地有声,“请即刻废止,以解民困。“

“若尽废青苗、市易之法,户岁入骤减数百万贯,边军粮饷从何而出?西北战事又当如何维系?,国用何以为继?“蔡确的质问在殿中回荡。

刘挚当即反诘:“治平、嘉祐年间,国用未尝匮乏,敢问蔡相作何解释?“

蔡确闻言嗤之以鼻,旧党推崇的嘉祐治平是什么情况,王安石早说过,庆历以后每年朝廷赤字三百万贯,治平时更达到一千五百万贯。

王安石曾言‘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而风俗日以衰败。’

蔡确道:“刘御史此乃欲效刻舟求剑?今之天下,岂复嘉祐旧观?“

刘挚是旧党小字辈,蔡确本不屑于回答,但百官面前,太皇太后与天子面前,仍不得不以宰相之尊解释道。

他环视群臣,声音愈发沉厚:“彼时可有熙河雄师?可有凉州铁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