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大亨们还在闹,但昨天的民调显示,72%的选民支持发展氢能——他们或许能买通议员,却买不通老百姓的眼睛。”
叶雨泽看着屏幕里儿子眼角微微的细纹,忽然想起那些在沙漠里测试的日夜。
“还记得你小时候,总问我为什么要在沙子里种树?”
他轻声说:“现在你该明白了,有些根,扎下去的时候没人看见,等枝繁叶茂了,自然能挡住风沙。”
挂了电话,他走到窗前。军垦城的灯光已经连成一片,加氢站的光柱刺破夜空,照亮了远处正在播种的棉田。
一辆“双能车”缓缓驶过,车尾部的水管在田埂上浇出蜿蜒的水痕,像一条银色的丝带,系着这片土地的过去与未来。
伊万抱着一摞专利证书走进来,最上面的那张写着“氢能农机闭环系统”。
“刚收到消息,德国农业协会想引进这套技术。”
他的眼睛在灯光下发亮:“他们说,当拖拉机排出的水能浇地,就再也没人怀念烧柴油的日子了。”
叶雨泽接过证书,指尖触到纸页上凹凸的字迹,忽然想起很多年前,这片土地还是一片荒漠。
那时谁也想不到,有一天,光伏板的蓝会和棉田的白交织,氢能车的水会滋养草木的绿。
而那些关于能源的博弈与坚守,终将在车辙碾过的地方,生长出比春天更长远的希望。
远处的研发中心依旧灯火通明,隐约能听见工程师们的争论声。
叶雨泽知道,这场战斗还远未结束——华尔街的期货曲线还在波动,国会山的法案还在修改,施耐德的邮件里依旧藏着试探。
但只要军垦城的灯光不灭,只要那些车还在土地上跑,只要治沙人的笑容还在,这条路,就永远值得走下去。
就像此刻窗外的月光,穿过云层,落在加氢站的水洼里,映出漫天星子。那些星子,既是过去的汗水,也是未来的种子。
叶雨泽刚在新落成的氢能农机检测中心签完字,李林东就拿着一份加密电报匆匆进来。
电报是叶风从华盛顿发来的,只有一行字:
“米国司法部盯上了未来进步党,说我们涉嫌‘外资渗透’。”
窗外,伊万团队研发的氢能播种机正在棉田作业,机械臂精准地将棉籽埋进土壤,车尾部排出的水珠落在刚翻耕的土地上,洇出一个个深色的圆点。
“他们查不到资金问题,就开始拿‘国籍’说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