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国军垦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056章 叶茂的理想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体验种植梭梭树的乐趣,品尝沙漠温室培育的有机瓜果。

这种创新模式很快显现出惊人的生命力。

一位名叫阿拉坦的牧民,原本靠放牧年收入不足5万元,加入合作社后,通过管护光伏板、经营民宿,年收入飙升至30万元。

他逢人便说:“以前觉得沙漠是吃人的地方,现在才知道,沙漠里也能长出'金疙瘩'!“

库布其项目的成功,让叶茂萌发了更大胆的构想——建设“沙漠新能源走廊“。

他计划将腾格里、巴丹吉林等八大沙漠串联起来,打造覆盖西北五省的巨型清洁能源基地。

这个构想一经提出,立即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被纳入“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

然而,如此庞大的工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资金压力。

叶茂再次想到了兄弟投行。他带着精心准备的项目计划书飞赴米国。

在华尔街的路演厅里,面对全球顶尖的投资机构,他用详实的数据和震撼的影像,描绘出沙漠新能源的巨大前景:

“这里不仅有取之不尽的阳光和风能,更蕴藏着改变生态、造福人类的无限可能!“

这番演讲打动了无数投资者。兄弟投行牵头组建了规模达500亿元的专项基金,国际金融机构也纷纷注资。

有了雄厚的资金支持,“沙漠新能源走廊“项目正式破土动工。

施工过程中,叶茂又遇到了新的难题。

沙漠地区电力输送成本高昂,传统电网难以覆盖偏远区域。

他大胆提出“氢能储能+无人机配送“的解决方案。

利用光伏发电电解水制氢,将氢气压缩储存。

再通过无人机网络,将氢能电池配送至各个用电终端。

这个创新方案不仅解决了电力输送难题,还催生出一个全新的产业生态。

随着一片片光伏板在沙漠中铺开,一个个生态绿洲拔地而起,奇迹仍在继续。

科研人员惊喜地发现,光伏区的昆虫种类从最初的3种增加到27种,消失多年的野骆驼、鹅喉羚等珍稀动物也重返家园。

更令人振奋的是,通过卫星遥感监测,西北沙漠地区的绿色植被覆盖率在三年内提高了8个百分点,相当于新增了一个海南岛面积的绿洲。

叶茂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特殊的地图。地图上,代表光伏项目的蓝色标记与代表生态修复的绿色标记相互交织,勾勒出一幅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