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国军垦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979章 南部兵团的改变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他摘下满是棉花絮的护目镜,眼睛布满血丝,“但我们师当年能在盐碱地上种出小麦,还搞不定几个棉花恐龙?”

二十师的挑战来自语言障碍。他们负责制作带有少数民族文字的祝福贺卡,几个哈萨克族战士主动当起翻译。

新兵阿依古丽每天教战友们用柯尔克孜语写“平安”“幸福”,她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着不同语言的祝福语,边角还画着可爱的棉花小羊。

在一次联合质检中,十八师送来的一批玩具被查出填充物不均匀。

当王石磊带队去查看时,发现是负责填充的战士老周偷偷把自家种的棉花混了进去。

“我想着自家的棉花更蓬松!”老周急得直搓手,“没想到反而坏了事。”

原来,老周的儿子患有重病,为了节省治疗费用,他才想出这个办法。

得知情况后,十六师立即组织捐款,王石磊带头把自己的奖金全捐了出去,还联系了医疗专家为老周的儿子会诊。

这件事之后,各师自发成立了互助基金,专门帮助有困难的战士。

随着业务走上正轨,南部四师开始展现出独特的创造力。

十九师的“恐龙军团”系列玩具在欧美市场大受欢迎,孩子们不仅能抱着棉花恐龙睡觉,还能通过玩具上的二维码观看科普视频。

二十师的少数民族风情系列,将维吾尔族刺绣和哈萨克族花纹融入棉花玩具,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

十八师则开发出“沙漠探险”主题套装,里面的骆驼、胡杨造型玩具都藏着微型太阳能灯,夜晚点亮时仿佛沙漠里的星星。

在这个过程中,最让人感动的是战士们的转变。曾经扛惯了锄头和枪杆的手,如今能灵巧地缝制出精致的玩偶。

那些在训练场上喊破喉咙的汉子,会为了让玩具的表情更生动,反复对着镜子练习微笑和皱眉。

一位退伍老兵在给孙子的信中写道:

“爷爷以前总觉得拿针线是女人家的事,现在才明白,把棉花变成宝贝,和守住这片土地一样,都是咱们军垦人的使命。”

三个月后的庆功会上,南部四师的成果让所有人惊叹。

展厅里,各师的特色产品琳琅满目:十八师的“丝路驼铃”系列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十九师的恐龙模型仿佛要从展台上跃出。

二十师的民族风情玩偶穿着绚丽的服饰。

还有十六师作为标杆,展示着从最初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