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国军垦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2858章 坎儿井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应不同的地形和水流条件。

通常,末端的竖井深3-15米,中段深20-40米,顶端的深度可达100深。

竖井的间距渐次拉长,下游约10-30米,中游为30-60米,上游60-100米。

暗渠的宽度约5-8米,高约4-7米。

在开挖过程中,匠人们只能依靠油灯照明并控制井道方向,使暗渠与地下潜流平行或斜交。

这样,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就能通过暗渠不断汇集,顺坡流向下游,最终引出地表。

叶雨泽这才知道原来坎儿井水源并不是完全来自天山的雪水,还有地下水。

而且坎儿井是在干旱地的劳动人民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

坎儿井引出了地下水,让沙漠变成绿洲,古代称作“井渠”。

坎儿井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人们将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大量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通过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引出地表进行灌溉,以满足沙漠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不同地区的坎儿井在具体构造上均有其不同的地域特点,但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坎儿井系统包括了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面渠道)和错现(小型蓄水池)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在该原理下运转的坎儿井流量稳定,且能保证井水自流灌溉。

巴郎虽然在讲述过程中掺杂了一些神话故事,但是总得来说对于坎儿井的了解还是很深入。

最起码让叶雨泽和肖迪,这两个对坎儿井一无所知的人,了解了它的构造和原理。

但同时也让叶雨泽明白,这个原理对于想把伊犁河水引进军垦城毫无启发,人家是水往低处流。

讲完之后,叶雨泽给了巴郎子一百块钱,小家伙兴奋的拿着钱要请他们吃饭。

如今北疆的旅游业随着道路的畅通。已经越来越兴旺,连孩子们都知道很多东西可以换钱了。

比如这个巴郎子,就把自己当成导游,拿到了报酬。

不过北疆人的天性他还没有丢掉,毕竟还是好客的,这不,拿到钱之后,毫不犹豫的就要请他们吃饭,根本不在意这顿饭一百块钱够不够?

肖迪刚要婉拒,叶雨泽已经答应下来,他们停车的地方有些荒凉,吃饭肯定是是个问题。

这个巴郎显然是附近的居民,去混顿饭问题不大。

叶雨泽生在北疆自然知道这个道理,肖迪肯定不懂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