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晋末长剑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369章 事了拂袖去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邵勋说道:「高钊五万骁锐,前后损失近二万三千。经此一遭,想必也无余力侵掠你国了。他们现在和扶余一样,首要之急在于整顿内部。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喘息之机,希望你们用好了。」

「是。」徐蔚毕恭毕敬地说道。

邵勋看着远处的月色,不想再多说了。

若非离得太远,高句丽、扶余之类全部散了,哪用得着册封?

但历朝历代这么做不是没原因的,你可以打败他们,但短时间内无法统治他们。只要你一走,人家选也选个新国王出来。

关键在于人心向背,以及力量的投送能力。

徐蔚还傻愣愣地坐在那里,不过很快被童千斤上前请走了。

二人一前一后下了船,然后自有鸿胪寺官员将其引走。

童千斤看到了邵贞,便停下了脚步,与他多说了两句。

「下个月你就要接手侍卫亲军了———」他的声音慢慢响起。

******

削藩行动来得波澜不惊,甚至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九月十九日,分屯北平、辽西两地的河北诸镇军兵们有些骚动。

中下级军官们有些懵逼,四处打听,奈何大家知道的都差不多,而上级官员还在随驾,没有半分消息传出来。

很快,兵部官员分至各营驻地,令其罢兵回家,等候朝廷处置。

从今往后,他们就是所在郡县的编户百姓了,不再是镇民。

有那么一两个小军官脑子不清楚,或者比较冲动,在营中串联煽动。

他们倒不是煽动造反,而是要向天子「谏言」,请他老人家收回成命,并列出了若干理由一一在上位者眼中,这其实和造反也差不多了。

没有几个人跟着他们一起作死,眼见着没达到效果,于是连夜跑了,不知何往。

这只是大势下一个微小的波澜,几乎没造成什么影响。

两天后,各部慢慢安定了下来,开始在各自军官的带领下,返回家乡。

与此同时,有朝廷使者分至各镇,宣读罢镇诏书。

除蒲阳山镇大肆鼓噪,杀朝廷使者之外,其余诸镇基本没闹出什么事情一一当然,或许只是暂时的。

也是在这个时候,赵王邵、银枪左营督军蒋恪率部西行,在两千并州轻骑的配合下,直扑蒲阳山镇平叛。

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邵勋于九月二十四日启程西行,经北平、燕郡前往彰武。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