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晋末长剑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308章 回家(上)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为东宫做肥皂,不思进取,这个工坊也就这样了。你看如今多少混日子的?」

陈逵缓缓点头,然后又提醒道:「务安,你说的有道理,但工坊辈都是你的乡党,

却不能过于苛刻了,将来要吃亏的。」

枣庸笑了笑,道:「大不了再回家。我从十五岁居丧到二十六岁,早习惯了。若长社也待不住,自去江南。」

「休要说这种气话。」陈逵一副老大哥的语气,道:「颖川士人自当团结与共。」

「尚书令褚公可不是颖川人。」枣庸提醒了一句。

陈逵被他气笑了。

褚翠是阳翟人,此县曾经隶属过颖川,而今属河南府(郡),就在两郡交界处,一般而言都认为阳翟褚氏是颖川士族。

「你家在江南安顿得如何了?」陈逵问道:「可有难处?」

枣庸就烦他这种态度。

许昌陈氏比长社枣氏强很多吗?天天用这种居高临下的语气说话,不知道还以为太子已经登基,你当了丞相呢。

不过他很好地收敛了这种情绪,继续用一贯的语气说道:「去年底在毗陵拿了块地,

去了二百家庄客,由我二兄带看。」

「二百家怎么够?」陈逵问道。

「没那许多钱粮。」枣庸说道:「今岁长社老宅丰收了,托人找了船,把粮食经睢阳渠、肥水运入长江,在毗陵卸货。也幸亏这批粟麦到了,毗陵今年收成不好,九月收拢了点会稽来的灾民,编为自家庄客了,二兄说这些会稽人从没种过冬小麦,麻烦事一大堆。」

「你家在毗陵已经种冬小麦了?」陈逵问道。

「没有。」枣庸摇头道:「去年到得太晚了,只趁着冬日把灌渠清理了一下。有些农田荒已久,长出了草木,甚至还有小石子。吴人是真不会种田,也不会养田。开春后种了一季粟,今年江南雨水偏少,还好种的是粟———”」

陈逵亦有同感,道:「我家地在丹阳,确实雨水少了点。都有灾民跑到建邮附近了,

被各家争抢一空。」

枣庸笑了笑。

人,永远是各家争夺的对象。

其实若没有大举南下的北地豪族,这些灾民的日子不一定好过,因为今年江南农庄的收成普遍不好。但携带着河南粮食南下的北地豪族就不一样了,不少人缺庄客,于是收拢了很多灾民。

当然,朝廷也趁机编户齐民了不少人,听说还有一批被发往青州了,在几个滨海县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