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苦,他一个人兼管两队,而且还是最为精锐的两支近战部队,实在是顾不过来。
然而,青登麾下实在缺少够资格的、值得信任的人物来代领“一番队队长”一职,本着“好用就往死里用”的朴素思想,就只能再苦一苦永仓新八了!
诚然,上至队长,下到普通队士,都因重任加身而倍感辛苦。
可另一方面,大家又很兴奋——这种露脸的、充满荣耀的盛典,怎能不好好表现一番?
于是乎,添置新衣的添置新衣,修剪头发的修剪头发……大伙儿竭尽所能地打理外表,都想在半个月后的阅兵式上好好表现一番。
就这样,阅兵式在一片紧锣密鼓下匆忙而不失进度地布置着。
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
很快,举行阅兵式的那一天,到来了。
……
……
10天后——
匡天元年/明治元年(1865),10月25日——
京都,南郊——
天刚微亮,原本鲜有人至的京都南郊便聚满了人群。
就跟百川入海似的,大大小小的一道道人流自不同的方向汇集而来。
从京都、大津调来的治安人员们,以拉绳的方式拦阻观众,塑造出无形的结界,不让无关人等靠近阅兵会场。
赶来观赏阅兵式的民众,既有离得近的京都人、大津人,也有离得远的奈良人、大坂人;既有满身绸缎的豪商富贾,也有鹑衣百结的平民百姓。
尽管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阶层,但大家刻下的神态都是相同的:兴致勃勃,情绪高昂!
用于举行阅兵式的这片土地,已事先用上千匹骏马踩实过一遍,土壤夯硬,平坦异常。
但见阅兵场的北侧,矗立着临时搭建的高台——以青登为首的诸位贵人,便是在此检阅部队。
青登有意效仿三百年前的织田信长,但他不知道织田信长当年是如何阅兵的。
于是乎,他决定采用他所熟悉的阅兵方式:他与诸位贵宾待在高台上,让各支部队从高台前方走过!
此时此刻,高台之上,贵宾云集。
既有会津藩主松平容保、桑名藩主松平定敬等显赫诸侯,也有关白二条齐敬、前关白九条尚忠等名贵公卿。
当然,最不能缺席的贵宾,当属和宫女皇。
值得一提的是,和宫登基称帝后,并没有住在京都御所。
一来跟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