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吧。”
“在正式开始讲学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下《大日本史》的作者……”
早在经营伊东道场时,伊东甲子太郎便经常给门下弟子授课,以期培养出文武双全的优秀弟子。
对于如何传道授业解惑,他早已是驾轻就熟。
他那不疾不徐的嗓音,清晰地传入在座每一个人的耳中。
讲授的内容有条有理,深入浅出,令人不自觉地听入迷。
藤堂平助留心观察身旁的斋藤一,发现对方格外认真,双眼眨也不眨地紧盯伊东甲子太郎……他似乎是真心实意地求学。
——咦?奇怪……
这时,藤堂平助慢半拍地察觉一件怪事:在座的许多同学都是他的老熟人……大多是他的同门师兄弟,即伊东甲子太郎的门下弟子。
藤堂平助眨了眨眼,不一会儿便自己想通了:
——这毕竟是师傅开设的私塾,听课的学生大多是师傅的弟子,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一念至此,藤堂平助不再多想,抖擞精神,认真听讲。
……
……
时间流逝……
转眼间,两月时光悄然已过。
夏意去,秋意浓。
若用一个词汇来形容这俩月的时局变化,那便是“无事发生”。
东国也好,西国也罢,全都寂静异常,没有发生任何大事。
当然,想也知道,这纯粹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东西两大阵营都在默默“憋大招”。
为了便于称呼,世人根据地理位置的差别,称靠北的“和宫朝廷”为“北朝”,称靠南的“睦仁朝廷”为“南朝”。
由东国武士扶持的“北朝”,以及由西国武士扶持的“南朝”……简直就是五百年前的“南北朝”的经典复刻!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不得不说,黑色幽默确系历史的一抹重要底色。
在经过足足两个月的“蓄力”后,最先发出巨大动静的阵营,赫然正是青登领导的“北朝”——新选组的“第二次大征兵”,圆满结束!
为了补充因“长州征伐”、“第二次关原合战”等一系列战事所造成的战损,也为了进一步扩大兵力以震慑、迎击西国诸藩,青登在北抵奥羽,南达京畿的广大地域展开大规模征兵,即“第二次大征兵”。
火枪队、火炮队与骑兵队被划为本次征兵的重点,计划添入四千新兵,使新选组的总兵力从六千扩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