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下一个阶级意识形态的可能变化。
在汉末当下的窗口期,是否有更进一步的可能性。
其他的事情,旁人都可以替代他去做,唯独只有这一件事情,只能是斐潜独自来完成!
斐潜很清楚,在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董仲舒构建的『天人感应』理论将天子制度神圣化之后,加上阴阳五行学说与宗法制度结合,形成“『天命、德政、礼制』三位一体的治理框架,这种理论体系因其自洽性,成为难以突破的思想桎梏。
三角形,就是最为稳定的架构。
这也导致了在汉代之后,上层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就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动了。
三角形的上层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再加上中低层的『郡县官僚,大族世家,地方乡绅』三位一体,相互变化,又相互稳定三角形下层政治执行体系,基本上也就是在技术条件限制下已达到农耕文明治理效能的极限。
这种既得利益集团维护现有秩序的能力,是远超过改革的动力的,因此可以看到在大汉之后,天子模式就成为了固定的标配,再也没有什么大的变化。
斐潜思索着。
大汉当下,就像是目前的战局,前有敌军拦阻,天有风雨,脚底下还有烂泥。
如果什么都依旧,杀就了事,然后屠龙者变成恶龙,其实很省事。
但是么……
那么,穿越还有什么意义?
从上古部落炎黄开始,其实华夏就一直都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着发展。
夏商周是一个体系的,到了周王朝的时候分封诸侯,走在了世界的先列,公侯伯子男等爵位体系,更是沿用了千年的有效治理分封模式。
春秋战国时期,验证了大分封模式在华夏这种广袤的国土上的绝对不适合。长达两百多年的战争,使得华夏意识到只有大一统才能带来安全感。
也就诞生了秦始皇。
车同轨,书同文!
这是秦始皇的伟大,也是华夏的伟大。
毕竟在西欧那么点地方,竟然有那么多的语言和文字……
但是在大汉之后,『天子』模式就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动了。
天子模式是大汉的创举,但是……
斐潜叹了口气。
三国之后,游牧民族的周期性冲击反而强化了集权需求。
五胡乱华、蒙元入侵等事件之后,重建的王朝选择的是继续强化『天子』模式,而非去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