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了这些数学家的自尊心—
总之,七月不但擅长出数学难题,更擅长给郑希文出一些工作上的难题,
好在这次郑希文是真没什么怨言。主要是他有种预感。
能证明他比七月强的机会不多了。等七月再成长个半年一年的,说不定他就没这种机会证明自己了在报告会一天前,临时成立的组委会确认了这次到访乔喻报告会的名单,总计1237
人。
其中有八百三十八位数学家,其他的则是随行的学生跟数学家的助手们。
这个数字比预计中要少了大概一半,不过也无所谓了。
七月既然选择了用出题筛选的方式来发送邀请函,自然得有效果。
能看到七月后台决策过程的郑希文很感慨。
在规定时间内仅有五百七十三位数学家是靠解决这个问题才拿到邀请码的。
当然五百多位数学家是否独立解决问题还存疑,
毕竟这属于开卷考试,还没有监考老师的。
很多数学家之间本就有着极多交流。虽然鉴于规则,可能不会直接给出答案,但将关键步骤的思路以讨论的形式说一下,也是有可能的。
郑希文还知道,另外还有七百多位数学家大概是得出了错误的答案。
这个统计数字是组委会那边的数据。
因为大概就有这么多数学家直接打电话到燕北国际数学研究中心这边来询问他们明明已经解开了题目,并按照提示给谜底邮箱发了邮件,却没有回复。
说实话,如何安抚这些题目做错的数学家也是一件很伤脑筋的事情。
尤其是当这些数学家有着一种蜜汁自信,总觉得自己不可能错的时候。
好在这种事情就不需要郑希文负责了。
这么多年了,研究中心这边负责处理这方面问题的老师都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
而且这时候也显出人情世故的好处了。
那些一直坚持自己肯定是对的,就算错了也是题目有问题的人,只要听到这边报出几个已经解题成功,并收到邀请函的数学家名字,大都会偃旗息鼓毕竟大家都是聪明人。拥有数学家这个头衔的人,跟蠢绝对沾不上边,最怕的还是有些人聪明得过头了。
总之不管如何,这次临时决定的报告会还是按时准备好了。
虽然时间紧张了些,但大家都已经习惯了乔喻这种突然就要宣布大事件的节奏。
所以一切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