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的真要征服太空,动辄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星际远航,没有人工智能辅助,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所以一切都是为了需求而服务的。
说实话,郑希文不太懂这些。他只是单纯觉得相关研究越来越怪异了从他得到的信息来看,起码做智能工程的那些工程师们的确是不太懂乔喻提出的理论。
什么代数价值流形,纤维丛伦理联络,认知意识收敛条件。
对于这一点郑希文也能理解。毕竟他是接触乔喻手稿最多的人,没有之一。
每天工作人员收集到的乔喻手稿,都会汇总到这里。
然后决定哪些需要收藏起来,哪些可以直接销毁。
手稿上那些推理过程,怎么说呢,总之郑希文坚信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九点后面跟一排九的人都是看不懂的。
他是见识过的,光是论证一个文化渗透伴随价值演化的动力学方程,就写了整整数百页的手稿。
以郑希文目前对世界数学学界的了解,一篇上百页的最前沿论文,审稿人可能需要大半年才会给出意见。
无非是这方面的研究乔喻从没有发过论文。
当然乔喻现在也没有发论文的需求了。
倒是每个月都有人想要借乔喻的名字放到作者列表里发表某篇论文,来为自己的论文增增光·
所以现在郑希文其实也不知道乔喻的研究到底是成功好,还是失败好了。
说实话,打心底说他对乔喻希望研究的通用人工智能也感觉有些发忧。
不过说起来人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东西,有种敬畏的感觉很正常。
但乔喻很肯定他的研究方向没问题,而且很有益处,郑希文又觉得也许乔喻才是正确的!
毕竟乔喻没有错过。
总之此时的郑希文只感觉很矛盾。
既希望看到田言真找到乔喻阐述中的漏洞,让乔喻放弃这个疯狂的想法。
又觉得乔喻如果能说服田言真可能也是件好事。
尤其是乔喻的规划中,通用型人工智能可是未来辅佐人类征服星空的重要工具。
真要说起来,哪个有志向的男人心里对星辰大海没有向往呢?
「就不能只在数学上做突破?」果然,犹豫了半响后,田言真说出这么一番话。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郑希文就知道这位大佬已经被彻底说动了。
「数学框架如果真的能设计出来,当然是要应用的。哪怕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