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兴趣,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尤其是通用人工智能跟数学相关的部分。
正如乔喻在给新生宣讲时说的那样,数学是所有科学中最纯粹的抽象语言。
它的本质就是将纷繁复杂的现象剥离到最本质的结构、关系和模式。
尤其是数学还需要无歧义的精确性。整套语言要求严格的定义和无歧义的推理。
而目前人类对于通用人工智能的要求却是既要在不确定的环境之下做出最优决策,又不能去挑战人类道德伦理的各种底线,要让几乎所有人都能满意。
比如著名的电车难题。人类不管如何抉择,都会惹来一堆垢病,如果让机器抉择就更麻烦了·
这个世界能够解决问题的人不多,但喜欢批判解决问题的人总是很多。
数学上的最优化决策显然不能照搬到通用人工智能的决策树过程中。
更别提那诸多的定义了,衍生出的东西很多。
真正推进到通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不再是深度机器学习就能解决的问题了。
毕竟要实现这一步的意图,并不是让机器通过推演,去下棋,或者根据逻辑一步步去推导数学难题。
而是让机器在受限的情况下,去自主思考。
即便对于乔喻这样的天才来说,这同样是个极致的难题,甚至比解决黎曼猜想或者其他千禧年难题更难。
动态学习,认知架构直接效果就是,郑希文这两年能感觉到乔喻外出的越来越少了。
开始很少跟人沟通,甚至很多时候连每周去乔曦那里报道一次都忘了,或者直接让夏可可带看自省过去吃顿饭。
经常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一待就是大半天。
真的,郑希文之前还真没见乔喻这样过。以至于最开始的时候还很不习惯。
这也直接导致了这些年乔喻身边那些人也不是很好过。
没办法,乔喻是喜欢迁怒的。一个问题解决不了,经常会把某个项目负责人给骂上一通。
这也再次让郑希文涨了见识。都说文化人骂人,是真可以不带脏字。
乔喻必然是这种文化人中的者,有些话郑希文听了都觉得着实有些过分了。
比如「我一直认为单细胞生物是否拥有大脑是个生物学难题,直到我跟你谈完话后才发现这就不是个难题」
「这就是你的逻辑深度?大哥,我觉得你有必要找一本小学课本,把课后习题再重温一遍,对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