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巅峰学霸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17章 梦想总是要实现的!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进里程碑级的事件,如果仅仅只是登月,几十年前西大就已经干过了。

没有直播也并不是没有信心,而是技术过于先进,不便对外展示。

虽然在空间站已经积累了很多对接技术,但这次情况又不一样。

三十六万公里之外,不考虑任何损耗的情况下光速都需要2.4秒左右的延迟。

再考虑到信号传播过程的衰减跟接收读取的转换时间,月轨对接的难度可想而知。

要知道不管是载人飞船,还是载物飞船,为了维持在近月轨道不坠落,速度大概需要保持1.6公里每小时。

真就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再加上月球质量分布不均导致轨道摄动,还需实时修正轨迹。

再加上地面控制中心无法直接操控飞船姿态,所以必须依赖全自主导航系统。

以上都还不是最难的。毕竟在这次对接之前,娥五号已经实现过无人轨道器与返回舱的月轨对接,全程自主完成,误差小于五厘米。

但这次的情况又不一样,因为不管是载人飞船还是载物飞船,质量都是无人轨道器跟返回舱无法比拟的,根据计算惯性动量是之前对接的7.6倍。

当然这次所使用的技术也不一样。

上次使用的是纯自主LIDAR导航,这次则是AI预测控制加量子惯性导航,用到了三重异构计算机投票决策系统。

这些都是暂时还不方便对外公示的。

不过对接成功之后的登月过程,还是会有直播的。而且对接之后也不是立刻登月,大概还要在月球轨道上转几个小时。

也有充足的时间做宣传。

这次登月选择的地点也跟历史上西大六次登月不太一样,选择在月球南极的沙克尔顿陨石坑附近。

选择这个位置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次要建设首个一方面这里的陨石坑底部因长期处于阴影之中,没有阳光照射,所以可能存在小行星撞击时带来的水分,有看极高的研究价值。

另一方面陨石坑的边缘山脉因为月球的倾斜角度全年能够接受日照的时间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这意味着在前期不太可能在月球建设核电站也没有太多储能设备的情况下,仅需要铺设少量太阳能板,就能为小型科研基地提供足够的电力。

一切都是经过非常严谨的计算,并留有富余量的。一个小型科研基地生命维持、通信、实验设备每天大概需要18千瓦时的电量。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