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喻多搞点科学应用,就像天基防御系统跟量子模拟计算机这类能够直接推动社会发展的科技。
两位老人想法则更纯粹,单纯希望乔喻能在理论数学方面做出更多贡献。即便这些数论知识普及到应用可能是不知道多少年之后的事情。
朝闻道,夕死可矣。尤其是数学作为一门人们为了理解自然生造出的学科,其实还有很多最基础的未解之谜。
这里的谜题并不单指那些未解的世界级难题。还包括最基础的理论。比如当代数学的局限性。
用哥德尔不完备定理来说就是:任何一致的形式系统都存在无法证明或证伪的命题。
以及许多提出来就觉得烧脑的系统。对于数学中无穷的概念来说,是否也可以分大小?
比如康托尔提出的连续统假设,实数集的大小是否是最小的不可数无穷?
数学中很多东西想要证明或者证伪其实还受限于逻辑跟基础理论的局限性。
尤其是数学虽然并不需要直接反应自然,但却需要去解释自然的情况下。
越是天才绝艳的人,越希望有人能掀开那片迷雾,让人能窥见揭开了基本规律的真实。
老人们自己是没那个能力,自然就把希望放到了年轻一代的身上,尤其是乔喻这样的年轻一代。
但很可惜,现在乔喻却满脑子都在琢磨怎么让西大更加热闹起来。
而郑希文的工作则是在这些不同的想法之间寻找平衡点。既要服务好乔喻,也有要兼顾其他那些大人物们的想法。
众所周知这种事情很难做。一个搞不好就是把所有人都得罪了。
但几年下来郑希文已经游刃有余。不说所有人都对他有好感,但起码所有人都对他没多大意见,这其实就已经很难得了。
此时他已经在乔喻的个人电脑上,直接把初步筛选出的三十七个人的资料都调了出来。
说是三十七个人,不如说三十七个家庭。
他们的家庭成员,每月收入,社交信息,都清晰的列在了资料里。
其实这些东西并没有刻意去收集。因为这些人全部都在华夏的基建企业内任职。
而且如果做人物侧写,会发现他们的经历也惊人的相似。
大都有着一技之长,但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过得很困难。
但在西大三州跟华夏合作的大基建展开之后,他们大都能接受在大工地里的生活。并从小工做起,进入到正式员工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