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巅峰学霸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315章 哪能随便说实话的?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去碰理论。

最后给他确定了数据分析方向,做一些量子计算向的算法优化。

最开始他还觉得自家导师多少有些小看他了。但现在他只觉得导师太了解他了。

当初他真要去搞理论别说毕业论文了,就是中期考核那关估计都过不了。

现在燕北搞理论的数学博士真的太难了!真就是熬到头秃啊!

选择方向就是大难题。

现在燕北最热门的理论研究方向就是乔代数几何。哪怕不选这些方向,也得往这个方向上靠。

毕竟现在出门去参加个研讨会,大家都在利用这套理论去做课题。导师们自然也是如此。

但这玩意儿之前又没接触过,想要把理论完全掌握太特么难了。可比直接拿来应用难许多倍。

这一点其实非数学专业的理工科更容易理解。

如果做理论研究,就需要把这套理论吃透,然后对其进行扩展。但如果只做应用就简单了。证明了的定理直接拿来用就行了。

这就好像学习信号与系统的时候,只需要会做傅里叶变换就行了,公式都在那里,哪怕不完全理解,直接生搬硬套就够了。

但如果你要完全学透,那要思考的东西就多了。比如为什么很多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之后会出现虚部?众所周知数学中的虚部往往是没有物理意义的。所以虚部的意义是什么?

又比如他接触很多的线性代数。

现在做理论不但要深入理解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奇异值分解、矩阵的对角化,

还要将之根乔代数中的模态体系相结合。

但如果只做应用,以上都可以不理会。他只需要跟以前的师兄们一样,懂得怎么用欧拉法、龙格-库塔法又或者其他方法来求解就足够了。

是的,现在对于燕北大学的数学博土来说,搞理论跟搞应用的难度就是这么天壤之别。

如果说之前在燕北大学读博土,搞理论研究难度是九,现在已经暴涨到了二十。但搞应用难度依然停留在七这块。

以前一般的数学天才,想要搏一把,也能挑战一下理论研究。

但现在用薛导的话说,目前在燕北大学只要不是那种超级天才,又或者不但本身有极大兴趣,家里还真有矿,最好还是老老实实的搞应用,不然毕业压力会大到根本无法承受也就罢了,学习过程都会让人怀疑人生。

之前他还不信,但现在不但信了,甚至已经开始感激自家导师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