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乔喻不打算掺和这些教授的研究。这样等回了华夏之后,完成了理论层面的推导,他就能理直气壮的去申请这个项目的研究经费了。
开什么玩笑?
如果真能搞定超算平台量子化的模拟,他的细雨科技服务平台就能迎来一个跳跃式的发展。
尤其是如果真能解决量子因式分解的难点,能够在自家平台上高效运行Shor算法,BBC之前的报道不但成为了现实,还得管他叫爸爸……
毕竟这年头主流的加密协议、加密密钥跟电子签名技术,都还是利用RSA或ECC。
如果模拟的量子计算平台能极为高效因式分解,就意味着所有这些密钥都能被轻松破解。
这更意味着整个行业的安全标准要重新制定,谁家能给出对抗技术,谁家就是未来金融安全标准的制定者。
到时候全世界的金融服务商都得排着队交保护费。唯一的问题是,这个项目不是他一个人能玩的转的。
甚至不是他随便组建一个团队就能玩的转的。所以回去之后必须得申请国家项目。
郑希文给他上完课之后,乔喻也已经意识到这种项目真要能研发成功,背后没人撑着肯定是不行的。
当然如果真能完美模拟量子计算,受打击的可不止是整个金融安全体系,更是有积极意义的。
毕竟能够高效运行Shor算法,意味着也能高效运行Grover算法。这意味着只要接入了金融系统就能快速识别各种无数的资金流动路径。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代表着可以同时盯着几十上百万个账户,把每一笔异常资金的流向都梳理得明明白白,还能支持实时更新。
其实都不用郑希文教,乔喻现在用脚趾头想都觉得这种能撩拨得一个大国不惜干上一仗的技术不可能掌握在个人手上。
起码不可能掌握在现在的他手里,不然就是在作死,耶稣来了都救不了那种。
对于乔喻的选择,专门邀请他过来聊聊的数学家们还是很遗憾的。
没办法,他们总不能逼着乔喻去做他们看好的项目。说实话,别看刚刚的沙龙,大家说得热火朝天,但这个项目能不能成,其实大家心里都没数。
说白了,如果不是之前用的诸如稀疏矩阵、张量网络、蒙特卡罗、低秩近似、变分量子模拟等等方法,效果都很不好,他们也不会考虑到把乔喻拉到这个大团队里。
本来就是一个双向选择题。
只是跟乔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