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沙发上,也斜斜的靠在那里,舒服多了。
眼睛盯着电视,但脑子却在飞速转动着。
科研就是这样,有合作自然就有竞争。而且这玩意儿并不是看谁更辛苦就能抢先的。
尤其是这种新材料研发的任务,很多时候还真需要点运气。
毕竟就目前的情况来说这就是个试错的游戏。
所以现在他的任务就是看看整个试错进程之中,他能不能做点什么,最好是能开个作弊器,然后把这个作弊器卖出去。
贡献他的智力,然后换来一些微不足道的经济回报跟友情……而且刘浩是值得投资的。
毕竟他以后就是那位很会拉横向项目的张教授的小导了。
这也意味着以后合作的机会还有很多……
不对,为什么只考虑接一家实验室的活了,如果他能想到一个更有的用的办法,岂不是能赚很多人实验室的钱了?
比如这显然又把问题复杂化了……
不对,其实好像也没那么复杂……
因为他不需要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只要能给课题组一个解决问题的方向,帮助他们减少试错成本就够了,最少不能让成功与否表现的太过玄学。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似乎也不是件很简单的事情。说白了,这类涉及到新材料的实验都缺乏指向性。哪怕一些公布了成果的实验室,其实方法都很老旧。
而且今天在刘浩那里阅读的几篇这类材料学文献直接将关键的实验条件跟步骤直接给简化了,都不披露具体的配方、设备调整细节这些内容。
这部分内容还放在了受控访问数据库,必须得到授权才能访问也算是让乔喻又涨了些知识,原来还能这么玩的……
可惜数学不行,如果他把关键证明步骤给隐藏了,那论文也就没人看得懂了。
……
承认了自己也不是万能的之后,乔喻干脆的跑去洗澡,然后睡觉。
不过接下来一周的时间,乔喻甚至暂停了一些工作,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寻找类似研究的文献上。
毕竟阅读一些相关行业综述性论文是真能获取很多信息。起码能了解一个项目的前世今生,说不定就能找到办法。
反正数学方面乔喻就是这么玩的。
直到陈卓阳主动给他打来电话。
“小师弟,我这边的任务基本完成了,你那儿边最近还有没有需要验证的东西?”
好吧,一篇四大的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