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研究地位的教授地位并不是很高,很希望乔喻能来联邦工作。
这些你都可以跟乔喻聊聊,不过他才十六岁,你要掌握些方式方法。”
虽然对面看不到,但弗兰克还是下意识的点了点头,才答道:“明白了。”
……
挂了电话,弗兰克立刻在网上开始找乔喻的最新论文,顺便看了眼学术论坛上,其他数学家对乔喻的评价。
很快他便看到陶轩之跟皮埃尔·德里尼的评价。
怎么说呢……只要混学术圈的都知道,不管是联邦去找投资,又或者华夏申请各类项目或者基金,对于评委来说很多时候看的不只是发了什么杂志,同时还有外界评价。
哪怕一篇论文只发了一个普通的杂志,但这篇论文被被一位菲尔兹奖级大佬在正式场合公开评价为取得了某项重要进展,就意味着在任何评审中,都占据了绝对优势。
因为这种公开评价,从某种意义上说属于一种用自身的影响力做学术肯定。
所以一般其实很少会听到那些数学大佬通过公开的渠道,比如个人博客、ins,又或者各类学术会议做报告时,去评论他人的成果。
即便偶尔会说,也通常会使用较为保守的措辞,比如非常有前景的工作,又或者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想法,这类。
但这次皮埃尔·德里尼竟然说的是:“这将是本世纪最伟大的里程碑之作,很可能没有之一!”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认可了,这已经可以说是一种公开的学术背书了!来自顶尖数学家的公开高度认可,几乎可以说是凌驾于传统评价体系之上。
看到这个评语的那一刻,弗兰克便意识到乔喻大概率会飞快的跻身学术界的核心圈层,难怪卢卡斯·艾森会说现在想跟乔喻合作可能会有难度……
这特么可能难度会爆表。
他甚至怀疑此时乔喻的邮箱里已经塞满了求合作的邮件!
这一度让弗兰克开始纠结,他是不是该用一些跟直接的方式跟乔喻联系上……比如打一个电话。
毕竟光是发邮件的话,他怀疑乔喻压根就不会看!
……
事实似乎的确如此。
数学学会年会还没结束,但对于乔喻来说,其实差不多已经结束了。
中午他还想着下午跟陈师兄一起到处逛逛,但实际上整个下午他连给陈师兄发给微信的时间都没有。
从下午到晚上,找他做学术探讨的教授络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