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巅峰学霸

报错
关灯
护眼
第148章 这不是偏执,是自信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始终保持可验证性。

不过话又说回来,验证工作有人做,这些转化工作只有他亲自操刀了。

毕竟将问题进行转化,要求对这套公理体系了解的极为清晰,以及有著极高的数学洞察力。

同理,想要解决黎曼猜想也是一样的步骤。先把经典化的表述转化成这套框架下的几何表述,并对问题进行分解,然后逐个证明。

这一步其实进行的很顺利。

甚至黎曼猜想的转化比孪生素数猜想要更为简单。

而且在经典解读中,所有零点分布在一条线上。而在模态空间的分布则是在一个超平面上。

当然转化完成不代表著马上就能解决问题,要做到这一步还有许多东西要定义。

比如模态密度、卷积等等几何工具。总之把问题几何化、模态化之后,乔喻也就知道了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工具,再到框架下去一一做证明跟转化。

乔喻也并不像对面那些教授想的那样,甚至跟田导、袁老想的都不一样,他压根就没打算先把整个理论框架搭建完整。

他的打算是按需搭建。

证明上界猜想需要哪些工具,先把所需的工具以定理的形式推导出来,然后把问题证明了。

然后再看孪生素数猜想需要哪些新工具,再进行下阶段的推导,然后开始证明……

这样做的好处自然就是能发最多的文章,而且别人甚至不能说他在水论文。

不管是增加新工具还是解决新问题,都是数学界最喜欢的内容。即便是朗兰兹纲领同样是许多子猜想组合而成。

这其实也是乔喻对于评基金没什么兴趣的原因。毕竟就算拿到了拨款,钱也不是在他的个人帐户上。

而是会打到研究中心的帐户,然后下面分出一个子帐户,需要用钱的时候,直接划拨。更别提一般拨给纯数学理论的经费也不多。

主要是个名声。但乔喻感觉自己没那么著急求名。更没必要那么著急把框架搭建出来,造福数学界。

毕竟华夏理论数学这块的研究进度还远远比不上西方,他这套新的公理体系完整贡献出来之后,大概率也是人家最先用到一些前沿的命题证明上。

做完了这些基础性工作之后,乔喻伸了个懒腰。打算在微信里问问其他人的工作进度。

昨天专门拉了一个群聊,把乔曦、薛松跟陈卓阳都拉到了一个讨论群里,方便他布置任务。

然后就看到他的工作邮箱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