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我感觉找对了路子,一点都不累。不瞒您说,以前我一个人看那些数学书,越学深越觉得难,但自从我解您那个方程,接触到一些正儿八经的数学论文跟里面的思想跟方法后,我现在觉得数学简直太有趣了!
给我一张纸一个笔,我甚至能直接定义一个宇宙。尤其是舒尔茨的论文,只要有需要,甚至可以随心所欲的通过各种方式把一个基础公理变化为无数种形式,甚至可以用来定义新的对象!真的,我根本不觉得累,就觉得时间不够用。
乔喻兴致勃勃的说道。
薛松点头,觉得受教。
达者不分先后。
只从乔喻那句「给我一张纸一个笔,我甚至能直接定义一个宇宙」他便知道,乔喻未来的成就他必无法望其项背。甚至薛松觉得这句话本就不该从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嘴里冒出来。
当然,乔喻除外。
从认识乔喻到现在,这孩子几乎每天都给他一个全新的观感,又或者说每天都在进步。
这让他想到了田言真那句「天才也分三六九等」。
他现在很认可这句话,并认为乔喻大概是独一档的那种天才。甚至不止是数学天赋,更重要的,这孩子明显比许多成年人都更懂得如何把资源利用率最大化.
一般人学都学不来的东西,对于乔喻来说近乎是一种本能,这特么找谁说理去?
没了交谈兴致的薛松默默的陪著乔喻去借了两本书,
乔喻选了一本《微分几何》,一本《数论概要》。
看到乔喻选的书,薛松建议了句:「下午带微分几何去看。」
乔喻答道: 「我也这么想的,昨天田导还送了我一本《可视化微分几何》我正好一起带去看。」
薛松想起了昨天这小子专门下载了自家老师跟师祖的论文看了半天,这种选择完全不需要他提点。
于是又默默带著乔喻去吃了顿饭。本来他想著以后这些事情,等他博士生来了,就交给学生去做。但现在薛松改了主意。他每天做研究的确需要时间,但也总能挤出些时间看著这小子。
有一种未来世界级大数学家从自己手底下渐渐养成的感觉,他甚至已经有些痴迷这种感觉。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个人魅力吧?
看著乔喻在他面前香喷喷大口吃饭的样子,薛松在心底默默的想著。
当然,吃完饭后,回到研究中心,两人还是分开了。
薛松还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乔喻则回到房间先午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