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span class="__cf_email__" data-cfemail="9cf3e5e9aeacaca5dce4e4b2fff3f1">[email protected]</span>,请各位师兄尽快把论文发来,让我有机会能向各位师兄们学习还没来得及接触的数学思想,再次谢谢各位师兄的无私帮助!」
「这小子,还真特么够虚伪啊!」看到这条消息,秦镜儒实在忍不住感慨了句。
乔喻感觉他亏了。
这种大锅饭式的收费方式不太对。
有些师兄的论文,其实看著还是不错的,即便文章内容本身感觉没什么营养,感觉很水,跟老薛之前给他发的那些参考论文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但起码基本论文规范都挺到位,只需要稍微修改一下应该就能达到老薛的要求.
但也有些师兄的论文,那就真叫一个惨不忍睹。
还真就是好看的论文千篇一律,糟糕的论文各有千秋。
这些师兄他只收五百,是真的亏大了。
比如明明就有很多文献管理工具,但就有师兄引用个文献都特么能出错的,这他能找谁说理去?
于是本来准备放松的国庆假期,他就都忙于给师兄们的论文提各种意见去了。
当然,也不是没有好处。
起码乔喻深刻理解到了,当一位负责任的导师有多痛苦。
并坚定了以后他如果真成了大教授,收学生的时候,绝对要宁缺毋滥的决心。就是一个学生都收不上来,显得很没面子,也绝对不要那种达不到要求,只想浑水摸鱼拿个文凭的学生。
还好在这些作业论文都不属于那种需要大篇幅去论证的大论文,唯一麻烦的是在修改这些论文前,他需要先去阅读许多文献,既包括了论文里引用的文献,以及老薛之前提供他这些正牌学生的一系列资料。
甚至还会阅读一些引用的文献中引用的文献。
对于乔喻来说,这些阅读过程,也的确加深了他对数学方面的理解。
大半个十月高强度的阅读,提升了知识广度的同时,乔喻发现了一个让他觉得挺尴尬的现实。绝大部分中文文献中所用到的数学工具都是国外数学家率先发现的。国内绝大部分数学方面的所谓开拓工作,都是对已有数学工具的延升或者说拓展。乔喻几乎没看到能让他眼睛一亮的新数学工具或者说数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