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通那是我自己的问题。
“愚民政策”固然可耻,可由古至今、概莫如是,不得不如此。
当真政策透明、一视同仁,唯有等到民智开启……路漫漫而修远兮。
*****
腊月十六,大寒。
停歇几日的大雪再度飘飘洒洒,官道上风雪弥漫、路途难行,一支车队正在风雪之中艰难跋涉,逶迤驶过灞桥便见到前方伫立于干枯柳树之下的一队骑兵驱动来到近前。
武媚娘穿着厚厚的棉衣、披着一件狐裘,手里捧着一个精致的黄铜暖手炉,听到车外马蹄声响,有随行仆从在车外说了一句:“娘子,二郎来了!”
武媚娘赶紧挑起车帘、拉开车窗,便见到锦帽貂裘、英气勃勃的郎君策骑来到窗外,夫妻目光触及,相视一笑。
车外落雪纷纷,武媚娘嗔怪道:“这大雪滔天、天寒地冻,何必出城相迎?万一受了风寒可不得了。”
房俊咧开一嘴白牙,笑容温煦、目光宠溺:“娘子在外为家中事务操劳,为夫心中甚为想念,在家中如坐针毡、一刻都等不得,倒也说不上出城相迎,只想着尽早见到娘子,以慰相思之苦。”
武媚娘巧笑倩兮、琼鼻微皱:“油嘴滑舌!”
虽然明知郎君此言过分夸大,但女儿家在此等甜言蜜语之前哪里还有抵抗力?
身心都浸入温暖甜蜜之中。
见雪势愈大,媚娘忙道:“郎君且上车暖一暖。”
房俊摇摇头,笑道:“此等风雪算个甚?等闲事尔!倒是身上浸满寒气,唯恐使得娘子着凉,便在车外陪同娘子回家。”
言罢一挥手,车队粼粼前行,向着春明门驶去。
武媚娘便靠在车窗前与郎君叙说着离别相思之苦,脸上明媚笑容愈发灿烂。
只是到底非是相思苦短、儿女情长的弱女子,没说几句,便转到在洛阳与一众世家门阀打交道以及执掌商号的各种困难以及感悟,神情雀跃振奋……
房俊哑然失笑,在这样一个男尊女卑的年代,如这等事业心极强且谋略、才智、手段皆上上之选的女子,确是异数。
既然如此性情,那就随她去吧。
只要不是祸国殃民,区区一个“东大唐商号”由着她折腾便是,反正倒霉的只能是那些商贾与蛮夷……
自春明门入城之时,守城校尉见到房俊,赶紧在路旁单膝跪地、施行军礼,房俊笑呵呵的丢过去一枚银锞子,策马徐行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