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礼部与鸿胪寺负责,微臣愿意亲赴倭国接手谈判,详细制定各项条约以确保大唐之利益。”
如此大功焉能眼睁睁看着被中书省拿走?
房俊亲自坐镇倭国已经扫平了谈判过程之中的难题,最硬的骨头已经啃下来,剩下的不过是水到渠成而已,许敬宗自然不会任由此等功劳在眼前白白溜走。
朝堂之上,论办事能力他许敬宗不逊于人,论抢功更是当仁不让……
刘洎气道:“可现在倭国尚未成为大唐之藩国,此番谈判更非两国正常之邦交,与礼部与鸿胪寺何干?自是要中书省派人前往继续谈判,以便于缔结盟约。”
许敬宗则连连摇头:“中书令此言倒也有几分道理,可见中书省或者礼部皆有权限……可问题在于兹事体大,攸关以后东洋、南洋诸国之体制,必须有足够分量之人前往坐镇、具体负责,中书令乃国之宰相,位高权重,岂能赶赴倭国参与谈判?而中书省除去中书令之外,再也无人比本官更为适合。”
“行了……”
李承乾被这两人吵得头痛,不满道:“一位帝国宰相、一位大宗伯,却好似贩夫走卒一般锱铢必较、互不相让,成何体统!”
刘洎与许敬宗赶紧躬身施礼:“陛下恕罪!”
李承乾哼了一声,看着许敬宗问道:“尚书这两年行走天下、丈量田亩,可谓劳苦功高,此去倭国远渡重洋,可能承受那般辛苦?一切以身体为重,不要勉强。”
许敬宗大喜:“多谢陛下关心,微臣虽然劳累,但为陛下效力何惜此身?微臣愿意竭尽全力,辅佐陛下成就煌煌盛世、宏图霸业!如此,纵使鞠躬尽瘁,亦甘之如饴。”
李承乾满意颔首。
所以古往今来之帝王身边总是不缺奸臣,因为奸臣不仅会办事,说话还好听,故而明知其德行有缺、品行不佳,却仍旧难以将其贬斥。
只要想想若身边皆是魏徵那样的官员,这个皇帝当不当也无甚意思……
当然,忠臣要予以放权、佞臣要予以限制,帝王平衡之术他是懂的,并不会出现宠信奸佞、祸乱朝纲之事。
不过虽然将此事交予许敬宗去办,却也不能驳了中书令的颜面。
“中书省乃帝国中枢,此等大事也不能置身事外,可由中书侍郎与许爱卿同行。”
“微臣遵旨。”
刘洎松了口气。
大唐立国至今、灭国无数,但还从未有一个国家以“民选”之方式举国内附,这是了不得的大